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
《切尔诺贝利的悲鸣》 | 亦萱解读

《切尔诺贝利的悲鸣》 | 亦萱解读

一场核灾难尽显人类的狂妄和贪婪,未来再发生类似灾难,人类依然无法应对。

26分47秒

开通听书VIP
4.99得到贝

音频简介

1986年4月26日凌晨,在乌克兰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—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。核辐射带来死亡,幸存者遭到排挤,受害者得不到保障。然而,当时的苏联官方封锁消息,伪装安全。 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的危险,历经三年,深入切尔诺贝利,采访了100多位不同身份的幸存者,并以口述史的方式呈现了这场大灾难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。这本书中,每一页都有一个要么感人肺腑,要么奇异残忍的故事。2015年,67岁的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。 本期音频将详细讲述这本书的精髓:作者历经艰险所收集起来并加以保护的情感有哪些?这些情感背后透露出哪些鲜为人知的真相?这场惨烈的大灾难,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? 你将听到: 1.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作者的颁奖词是,“她的复调书写,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”。如何理解这句颁奖词?复调书写具有哪些特点? 2.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为什么总是关注大事件中的小人物?《切尔诺贝利的悲鸣》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作而成的? 3.作者说这是一部“声音的小说”,这也是一本以情感书写历史的纪实文学,这些声音和情感透露出哪些不曾被苏联官方记录下的真相呢? 4.这场大灾难,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?科技的发展会不会导致人类的灭亡?这场灾难折射出人类的哪里出了问题? 推荐阅读 书名:《切尔诺贝利的悲鸣》 原作名:Voices from Chernobyl 作者:[白俄罗斯]S·A·阿列克谢耶维奇 出版社:花城出版社 译者:方祖芳、郭成业

得到知识团队全力以赴

5个环节 210小时的精心打磨完成上线

  • 潘屿晨
    选书
  • 亦萱
    解读&撰稿
  • 宣宣
    审稿
  • 杰克糖
    讲述/转述
  • 程程
    校对上线